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北京城六位耄耋老人聚在一起吸烟品茶,享受着自在的闲暇时光。人手一件清典型白磁主人杯。
现代的瓷器设计创新,明清瓷器可以作为很好的参照。明清瓷器对于高古瓷器的认知、学习、吸收、创新可以给当代设计师很多借鉴。或许我们对明清瓷器有着一些表面粗浅的印象:都是一些繁缛、华丽、矫揉的艺术风格,其实不然。在大的历史和全球文化背景下,明清瓷器伴随着艺术的世俗化、全民化在国际上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工艺材料创新多元,富有生机。无论是器物造型还是瓷上绘画都有很大的成就,而且这些器物是离我们当下的时代最近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近现代审美性,源于西方的产品设计学科可以看做艺术世俗化的展现,无论是普适性还是市场商业贸易、产业规模层面比起古代陶瓷都有更大的发展进步。明清的甜白釉、青花釉里红、彩瓷大类、单色釉以及具有民间窑口地方特色的各类产品,都有非常现代性的工艺基础和艺术化标准。
瓷性的感知是超越器物功能性的,造型和胎釉、表面工艺的独特性表达和美感是作为器物和人连接的很重要的点,也是让器物有呼吸和生命力的关键,比如我们下面的这件清代白釉杯,青色就是它的个性,拉坯留下的旋纹、烧制留下的杂质斑点、修坯留下的指纹痕迹、以及可能不可控因素带给器物的完美与不完美都构成了一件器物独有的个性魅力,这些器物在与人的互动中会带来使用场域和体验,与人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现代很多工业化陶瓷只是功能上满足使用,缺失了瓷性的部分,也就没有与人精神层面的互动联系。明清瓷器给我们在高古陶瓷和现代工业化陶瓷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平衡示范。
从器物造型层面来看,明代的甜白釉以及青花类杯型以及清代的主人杯都是非常经典的产品系列,瓷上绘画类器物更是品类繁杂,留待以后慢慢梳理。纵观历史,每个时代的器物艺术风格都跟当时的社会、宗教哲学息息相关,青铜时代的狞厉之美、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的风度、宋元的意境营造到明清的世俗化,特权阶级审美的正统地位随着清末封建社会的消亡而消亡,民国之后艺术审美一直在飘零,在现代全球化、信息化,倡导平等自由的社会,哲学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聚焦到我们的生活瓷器上,应该是什么样的面貌呢?我想很多国外的品牌可以给出一些参考,目前可能会有一个大概的面貌,也是未来探索努力的方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