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鸟类迁徙的家园。
通过草编园认识老家在崇明的Peiei,她和同事一起去看了我们在septieme的黄草编展览,对于崇明岛芦苇项目有了新的构想,这也跟我老家山东无棣的芦苇帘产业不谋而合。在很早之前,就一直想要对于发展了几十年的家乡芦苇产业做点什么,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这次认识Peipei正好可以一起联手做这件事情。
由于生态保护的考量,东滩的芦苇要定期收割,丰富的芦苇原料却没有设计利用的价值,多年来都是粉碎或者废弃。在北方不少地方,芦苇材料却逐渐发展出自己成熟的产业形态。山东无棣,从八十年代到现在,芦苇帘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从过去最为原始的小批量木支架手工制作,到全产业链配套和生产销售的成熟体系,如今产业销售规模每年几个亿,占全球芦苇帘产量的70%左右,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并且成为滨州市的非遗,这样的发展不得不让人振奋。而作为设计师的角色,通过设计和资源整合可以平衡各自的发展规划,同时也为过度内卷的苇帘单一产品开拓一些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