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们都还记得这种草 | 生活

2022-12-31 微信:dahao-dahao

SDIM5857-s.jpg

文章整理写给国家地理中文网


草为经纬,美为性灵。黄草编项目取材于江南的黄草,结合传统的编织技艺,将现代设计与审美融入其中,从传统工巧转向自然灵动,将黄草本身纯粹、柔韧的美感呈现于产品之中。

 

八月份中旬,上海市中心武康路上一家隐蔽的买手店正在展出一场特别的展览。进门是绿树成荫的院子,展览入口是一捆扎的晒干黄草垛,两米多高威风凛凛,就像人们收割后矗在田里的样子。黄草编织的大件灯球高低错落,与窗外的绿色交相辉映,各类素色草编编织的茶篮、茶垫,简约时尚的渐变编织背包等集体呈现出一种跟传统认知的草编完全不同的当代气质。没有复杂的染色和图形编、却保留了黄草天然的色泽和工艺的节点痕迹,从黄白色的新草到三年、五年的老草,呈现出从浅黄到咖色的天然变化,这些随着时间自然老化的颜色却比任何化学染色的产品更为天然古朴。设计师说,这种与众不同的观感主要还是审美和工艺设计上的取舍,简约的造型和原草色更加素雅美观,不但让编织的阿姨更顺手,反而可以减少生产步骤和制作时间,从而降低成本。


发起这次黄草编创新探索项目的工作室『大好設計河山』是一家设计和研究工作室,驻扎在上海,长期专注于民艺设计、手工艺品开发和社会企业项目。发起人大好先生从十多年前年开始就倾注热情在传统的材料、工艺和文化的创新与研究上。黄草编项目源于大好设计工作室还在上海嘉定的那段时期,在所在园区领导的关照下,开始关注嘉定本地的非遗项目,嘉定徐行草编进入设计师们的视线。从最初的草编园考察到黄草收割、晾晒处理和编织工艺到设计定位和打样生产,前后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本来计划今年春夏交替的四五月份发布,却由于上海疫情封城被迫延迟推后到八月份。

 

黄草是一种生长于长江入海口地区的水草,可以长到两米多高,坚韧、牢固是编织良材。自古以来上海嘉定地区的编织工匠就地取材,不断创新将本地的黄草通过各类杂糅的编织工艺转化为当地人的生活日用品。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廉价工业替代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草编产业逐渐没落。

 

当前市场上的黄草编产品给大众的认知更多是落后的民俗工艺品,五颜六色的编织图案、花哨的设计、做工品质低劣,而忽视了黄草作为天然材料的环保性以及千百年积累下来的丰富多彩的编织工艺。在二十一世纪,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天然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和手工艺民艺文化深入人心,逐渐成为时代的趋势,而黄草编织的创新在大好设计工作室看来需要的是基于审美理念的转化和功能品类的设计重构。

 

嘉定徐行草编源自唐代,几经沉浮,延续到现代。早先其实有不少经典的产品,建国之后在审美和设计方面衰落比较厉害,逐渐演变为民俗工艺品,随着外销代工没落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是在江南地区,人们都还记得这些黄草织品,带有很深的情感,而设计师要做的也是回归到黄草材料和编织工艺的初相,通过设计构思呈现出与市面上的草编不一样的产品面貌,让黄草产品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


编织是古代工艺的大项,黄草编项目产品从不同的编织材料工艺中汲取了很多灵感,又融入黄草本身的特色与美感,黄草本色的单色编就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编织过程中无意识产生的疏密变化和结节,带有自然流淌的别样美感。黄草材料本身分为草皮和茎杆中心的花玉两部分,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征,从颜色深浅,柔韧性和吸水耐脏性等都可以依据特性设计制作不同的产品类别。


去掉繁复的编织花纹或者五颜六色的染色工艺,保留原草的纯粹性成为项目中的核心设计理念。这种审美认知上的转变开始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草编新的可能性,吸引人们重新关注草编制品。大学院校开始组织学生到草编园学习参观体验,时尚、建筑、产品行业的设计师们也积极参与基于草编设计创作自己品牌的草编产品,当地政府也在组织鼓励当地村民黄草种植和手工艺生产作坊。从初步学习到能够制作商品订单,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学习培训、实践,目前只依靠年纪渐大的老师傅制作远远不够,这些都是黄草编织非遗项目能够重获新生必须要完善的环节和配套步骤,就像农作物种植一样,从种子播种到大地,经历风霜雨雪到收获果实,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五谷丰登。在草编产业链条后端的产品设计环节,大好设计工作室三年多时间做出了自己的创新探索,而整个手工艺产业的振兴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并在各自领域付出努力耕耘。

㊟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这里了解我们做过的产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