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点白彩弦纹陶罐。
十一国庆节之后,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婚礼结束之后,一件大事算是落地,思绪回收,终于可以全力放在工作和自己喜欢的器物上了。
上面的陶罐是2020年去洛阳的时候收来的,汉代灰陶,肩部两道很细的弦纹,一圈白色点彩,搭配起来煞是好看。放在柜子里,幽暗的环境更能凸现出罐子的高古静谧气息。
辽代,辽阳冮官屯窑白磁碟。
跟一个朋友聊起来,这两个盘子都是早年他在窑址找当地农民收来的,当年跟北方很多民窑一样,瓷片遍山,俯拾即是。辽白釉有着一种特有的清冷气质,不同于磁州观台的白润,有点清灰调,开片,搭配粗放的泥胎,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很野很有劲。
十几年前朋友在窑址的拍摄。
同为冮官屯窑的白磁碗,虽然边缘有破损,但是却彰显了器物的野趣。辽白磁大碗粗野有劲,看多了江南的细腻,更怀念北方的粗野。
跟文文讲,我现在选器物,要不选跟自己相像的,要不选互补的,跟交朋友一个样。这几件盘子就是属于互补的类型,很外放,很大胆,豁的出去。我虽为北方人,但是长久待在南方,变得细腻,柔和,独缺了北方的狂野与大气,也是想要去打开自己的契机。
跟下面的大碗同收的一件标本。
像我的一只茶碗,比起那只形制更好的,我更喜欢这只,大、重、笨、呆、稳,特别是拿起来捧在手里的感觉像极自己。早期的白磁,隋代邢窑的器形相比同时期的巩县、相州,更呆更拙更笨重,釉色白中透绿,晶莹剔透,比起晚一点形制精巧,釉色白润的成熟白磁,更喜欢早期的这种不太成熟阶段的产品,杂质黑点的胎,烧制过程中产生的鼓包、窑裂、窑粘,给我强烈的心里冲击,不完美就像人生,就像我自己,无论性格还是做事,都是急冲冲,不拘小节,回头看看有些冲动、冒失,不确定的结果,看似缺憾,却是最真实的自己,成为现在最美的回忆。
这件器物应该是窑址货,釉色格外好,刚拿到手的时候,很压手,摩挲着光润冰凉的釉面,动人心魄。这件是我拿去给专业的金缮师傅修的第一件器物,我心中份量很重的一件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