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性,诉诸理性,创造感性: 法蓝瓷畅销世界的品牌学

版权归台湾DESIGN 设计双月刊所有。文章来源于台湾DESIGN 设计双月刊的博客:

http://blog.roodo.com/designmgz/archives/14862075.html  

667391_g8z9ab6_l.jpg

   台湾品牌能走向国际而不被淘汰的少之又少,而2001年底甫一推出就横扫欧美市场的法蓝瓷,更是唯一案例。本次专访到法蓝瓷背后拟定策略的推手陈立恒总裁,用他超过30年经验所淬练出来的品牌经营哲学,让法蓝瓷能在企业转型与重重竞争中跃上国际舞台。(对谈/林同利;整理编辑╱詹致中、洪颖真;摄影/沈孟达;资料提供╱法蓝瓷)

林同利: 
   法蓝瓷当初有一个理想,要朝世界品牌去做。销售通路目前有超过六千多点,可以分享法蓝瓷品牌过程中,辛苦或值得分享部份? 

陈立恒: 
   过去从事代工设计有30年经验,为人作嫁就像是隐形人,是没有文化可言,就算做的很​​精致也一样。后来加上设计,利润就比较好。以前设计图有96%都是失败,一年设计5000张图,只会被挑中1000张。而1000张里面,依照20/80法则,只有200是卖得好的,算一算成功率只有4%,每年都要再重复这过程。我们模仿了成功经验,于是设计变得愈来愈精致,后来就是跟自己竞争。磨练了二、三十年后设计愈来愈好,但是看到品牌端可以卖到三倍价钱,而我们只能拿30%,虽然比电子业保三、保四好,但还是会羡慕别人。 

   做品牌的想法至少有20年,但要从什么角度切入?那时没时间思考,因为代工又带设计时,公司最多有8500人,布局全球,像是鸿海早期一样。我们在德国、美国、英国、苏联很多地方都有分公司,但是只为客户服务,并没有赚到通路布局的钱,到了1998公司已经是全世界前十~二十大礼品供应商,那年我们也警觉到大陆崛起,不管是个体户或是国营厂,都是潜在的威胁。在最旺的时候我们看到这威胁,开始准备要走自己的路,所以在2001年推出法蓝瓷。 

   做品牌会有困难吗?当然有。当你全球布局,推出自己品牌时,难道客户不会抽单?所以我们走价格差异策略。那年911发生,客户走低价策略,我礼貌性问客户,我的产品可以吗?客户回答说:不会吧!低价才是主流。我说你们都错了,911发生,大家多待在家,愿意购买高档瓷器放家里。客户说不对,911发生后有信心危机。其实客户的方向是对的,但我认为大陆崛起,大家走上那条路会步入红海。最后客户对我说:如果你不怕死,你就自己去做。我拿到他那句话后,就推出法蓝瓷,客户也不好意思去抽单,因为这是他说的。就这样换取了两三年的时间。两三年后,客户想要买下我公司,但我不答应,加上对方换了总裁,新总裁发现法蓝瓷跟他们自身品牌有冲突,因此2004年抽单抽得最厉害,至今年业务完全切断。 

   另外,是转型期的困难。我们公司从八千多名员工要精简到一千多名员工,也是很大的挑战。很多人不敢从OEM到OBM,就是因为这个过程非常困难。很幸运的是我们蹲马步蹲得够久,加上对世界市场的变化、全球艺术走向的了解,2001年底推出,在英国就卖的很好,2002年得到纽约礼品展(New York International Gift Fair)的首奖。你知道美国崇拜英雄,风声出去后很多商店就不请自来。 

林同利: 
   得奖的经历,对您的事业发展是否有正面帮助?您得过哪些奖,是对法蓝瓷的市场销售有直接影响的? 

陈立恒: 
   我当时其实对纽约礼品展首奖没有概念,以往都是我的客户去参加,第一次去参加发现该奖是由Buyer(采购商)投票,通路商才有投票权,非常严谨。针对当年度的秀展也只票选一个系列商品。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三名。当年我们能​​在几万家厂商脱颖而出,是因为原创性设计与品质,并且有对的价格,所以设计上我们是成功的。 

   “创品牌困难之处是在于如何转型,如何与客户周旋,技巧性换取最多缓冲时间。” 要很平和的下降而不能激烈的转型,过程激烈会让公司受不了。我当时并没有去想,得奖对产品销售有什么影响。得奖的蝶舞系列设计师是泰北高工毕业的设计师设计的,他对这个奖也没概念,回来还是脚踏实地去做。但我们发现,这个奖让法蓝瓷的业务代表很容易打进市场,具有指标作用。当时有一间美国顶级百货买​​了我们的作品,也把法蓝瓷选入他们发行的圣诞节选购刊物里,这本刊物发行量一千万本,我们被介绍了两页,很快就打入美国的中上阶层家庭,得奖在美国具有相当的效益。 

   第二个大奖是2005年英国零售专卖店协会The Best for Ceramic Gift最佳陶瓷礼品奖。这个协会主要是一万多名水晶玻璃专卖店零售商组成,水晶玻璃和陶瓷在欧洲是以前王公贵族享用的东西,这一类的店都被视为所谓的礼品店,婚礼或送礼都要去这里采购礼品。欧洲人给女儿的嫁妆都是水晶或陶瓷,尤其以陶瓷为主。以前中国陶瓷外销到欧洲是以金子来换,因此也被称做White Gold,是非常珍贵的。中国东西在当时很时尚,外国人愿意花很大的代价来换。工业革命以后,一般老百姓也买瓷器送给女儿当嫁妆,当时是有这样的习俗。 

   2005年投票最佳陶瓷礼品奖就是由法蓝瓷获得,打败了Wedgewood等一线品牌,当年最佳水晶是由SWAROVSKI获得。这个奖意味着哪个品牌帮这些零售店赚到钱,他们就会投谁,这样讲大家就知道,欧洲商店都有采购法蓝瓷,甚至乌克兰、捷克等偏远的东欧国家都有。这两个得奖的意义在哪?两个都由通路商投票,一个是看展还没拿到货,但象征有潜力作品。另一个是以经历销售后的成绩与心得投票。 

林同利: 
   总裁刚刚提到,中国过去用瓷器赚了很多欧洲金块,您现在发展法蓝瓷的设计时,又是如何与华人的文化结合? 

陈立恒: 
   我们从工业革命后就闭关自守,八国联军船坚炮利让中国大门大开,但使用的火药、大船、罗盘都是中国人的发明,欧美反用中国人的发明打败中国人。我们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因而有了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想把传统文化丢掉。其实我们只是不懂得把文化资源善加利用,加上没有活在当下,只想把旧的东西重新复古,因此产品不够时尚,所以一直落后。你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早期很时尚,后来失去是因为闭关自守。 

   “关于时尚,我给它一个定义,就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一种实质的产品引起共鸣。很多人想跟但永远跟不上,这就是时尚。例如,以前王宫贵族过得很时尚,很多老百姓也想跟,但永远跟不上,我称那个叫做时尚。当时尚普及化,就叫做流行。时尚不只是穿衣服、打扮、包包、鞋子等等,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孔子也很时尚,所以他的生活方式很流行,耶稣也很时尚,所以他的思想流传。当我们被认为落后时,其实我们都忘记,过去在文化中积累非常好的智慧、经典和资源,都没有被善加利用。 

   什么是文化呢?文化就是特定区域、特定族群生活方式的共识与价值。当文化变弱势,就表示价值观无法影响别人,这时候你要用怎样的产品,来渗透到国外,让他们知道你有「品质」、「品味」、「品格」?文化三品是跑不掉,因为人满足温饱后,就会追求更美好生活,在我观念中就是追求文化三品。华人文化想往外推,民族不强就很难进行。像是美国推麦当劳、可口可乐就很容易,因为大家会羡慕你的生活、想要拥有,这就是优势文化产品厉害。好莱坞电影、日本动画、米兰时尚不就是优势文化渗透到国外的最好例子吗? 

   当我们是弱势文化时,要如何反过来影响?只能用渗透。但若再用中国传统手法表现,不自觉又会绕到青花瓷、釉里红。所以渗透方式就是“压低你的DNA,彰显全球DNA”。现在资讯发达、没有国界,全世界有一种时尚概念是可以被统合,找出每个人会喜欢的DNA元素才是重点,产品具备这个面向就可以被称为全球性产品,如果缺乏这面向,就会太过中国、非常传统。所以法蓝瓷产品这样设计其来有自,这是在每年五千件不断淘汰设计过程中,悟到的道理。 

   我要感谢过去代工过程,没有这段经验,就没办法快速抓到共同元素。一个设计师是站在消费者考量事情,而不是像艺术家,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设计师必须归零,去揣摩利基市场族群需求,消费者是讲不出他的需求,你要去了解他的Life Style。例如,为什么产品不能用黄色?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黄色会在空间中隐形。为什么紫色不能用在义大利,因为是代表死亡颜色。从磨练中我们慢慢理解各地人文风情跟艺术。设计没办法站在自己的喜怒哀乐,喜欢黄色是你家的事,可是市场不喜欢。市场为什么不喜欢,有他的道理,但是很多人讲不出,所以要必须揣摩理解。 

   法蓝瓷以「渗透」去揣摩我们所设定消费族群的需求。我们的消费族群是不是常去喝星巴克?常上瑜伽课?他们不想那么早生小孩,不想被绑住?了解族群生活方式,才能揣摩他们需要。设计是用渗透方式去揣摩。所以我们公司名言是:“追求人性、诉诸理性、创造感性。”最重要的是人性面,当它一旦被辨识出,再用理性满足对方需求,和对方产生共鸣。时尚就是一种共鸣。周杰伦的歌曲若没有共鸣,行销公司就算再会做包装也没用。因此要把自己的DNA降到最低,把全球性DNA放到最大。 

   要让全球都喜欢是很困难的,我们很幸运,前几年的蝶舞系列到欧洲、美国和俄罗斯都受到喜爱,所以的确存在全球喜爱的风格,但可遇不可求。有时候是一种灵感,但第二波和第三波就不一定那么好。我喜欢说灵感而不是创意,就像广播频道98.1,调到97.9就不对,要把频率调对,灵就会感应你。当我们频率​​对,全球性的产品就会产生。我的结论是,人类有共同的传承、共同的DNA、共同的组成,共同的根、共同的美感、加上人类有共同的意。 

   西方从工业革命后认为人定胜天,不断用机械文明取代上帝。资本主义盛行,挖掘资源、不断刺激消费,不幸却制造很多垃圾留给后代子孙,像iPhone4一出现,前一系列就变垃圾。可是法蓝瓷几百年后挖到,人家还是会把它视为宝物,因为那是工艺,是见证历史的东西。我们都是从人类工艺品来看时代的生活方式,工艺也是文明的结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就是在于懂得生活,但也不能太彰显,用DNA小小带过就好。 

   法蓝瓷商标有个外国人读得出来的FRANZ,但旁边加上红色的「陈」,让外国人知道这来自东方。我使用我的名字作为品牌名称,一开始就是破釜沉舟,不愿意像资本主义,今天公司倒了、掏空,明天再用另一个名字起来,不为自己付代价。负责任的态度,加上懂得谦卑,我们产品没有非常中国,但是有什么关系,瓷器的英文就叫做china,是我们本身就有的DNA。因此有人批评我们不够东方,但我们是做产业化,是在做文化渗透,产品太东方就渗透不出去,要能潜移默化才是产品重点。初期渗透后,再慢慢把文化带出去,因此我们现在开始才发展比较多中国素材的瓷品。 

   若一个品牌没有广度就不叫做品牌,吕鸿德教授曾说过“品牌要有「广深高速」”。没有广度不叫品牌,7-11若非每几街口都有,你不会称它为便利店。深度要够,一个品牌不能没有根。高度要够,品牌不能只讨好一般老百姓,要赋予菁英文化的任务,带动时尚、带动潮流,就像Body Shop带动环保概念。还要速度,像法蓝瓷要跟Wedgewood相较高下,我们才不到十年,怎么跟百年品牌拼,只好连结到老祖宗的china。 

   闻名世界的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总裁四年前第一次跟我在上海见面,初见面,他不是招呼「How do you do?」,而是说sorry,因为他说:「不好意思,我们公司已经模仿你们中国人一两百年了。」皇家哥本哈根当初成立时做的都是青花,仿得就是中国。我因此了解外国人做瓷器都很尊敬中国,特别是景德镇造瓷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中国人做瓷器其实比外国更久、更扎实。我们不能放弃中华文化,否则就像是抱着金饭碗在讨饭。 

   这是以产品带动文化的思维,要让产品显示出品质、品味跟品格,从这个品牌让外国人知道,原来华人也很厉害。这品牌所代表的已经是现代中国、现代华人。幸运地,台湾真正传承中华文化,人文精神都在台湾展现并发扬光大,加上民主自由平等,并连结普世的价值观。台湾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从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日本人的占领,加上美军的协防,最后成为世界的工厂。所以台湾有与世界接轨的国际语汇、国际观念,所以china由台湾品牌来发扬光大是很合理。但是,china是从中国来的,应该把这光辉重新传回中国,所以“from china back to China是我早期的口号”。 

林同利: 
   法蓝瓷先在欧美等地受到瞩目并打开知名度,再慢慢进军中国,也与许多艺文活动相结合,直营点也接近90家,成果相当丰硕,想请教您在大陆这块新市场所采取的策略为何? 

陈立恒: 
   我们想成为世界品牌的愿望,幸运地在欧美成熟了,尤其在2005年得奖后。之后回来台湾耕耘,2005年才进入中国大陆。在这些区域拓展品牌时,市场导向都是第一要件。要打进Niche Market必须先了解目标的Life Style,才能创造他模糊的需求。设计跟行销都是诉诸人性,理解这些才能让产品更贴近市场。但这些策略的制定,都需要因缘际会,并非强行设定,例如Leverage通路跟人际关系。 

   “做品牌要有人脉、创意脉、钱脉、一条龙式的价值链。” 这四点最重要。一个新生的品牌就像婴儿,容易夭折,所以需要一条龙式的被呵护。比如,品牌找人代工可能出问题,当代工品质不佳,或跟代理商理念不同,这时候就面临要不要上架的抉择。所以品牌没有自行监管的一条龙式价值链,我觉得很难发展。就算昙花一现成名后,后续缺少这机制就很容易失败,所以这四项是品牌发展的重点。 

   人脉是你在大陆布局时,可以运用的。虽然说同文同种,但哪是那么容易。当年靠着代工二、三十年,我才熟稔美国、欧洲的通路。大陆的通路又跟欧美不同,更讲人脉。人脉之后,产品还要具市场导向,这更困难。所以在大陆布局的难度跟我们之前在国际所得来的经验又有所不同,因缘际会获得的人脉就很重要,能让你进军加快速度。当初我们也是因缘际会下迅速受到瞩目,产生了新闻效应。 

林同利: 
   法蓝瓷的品牌现已成型,除了自有设计师外,还跟一些国外的设计师合作,您认为台湾的设计师有机会跟你们合作吗? 

陈立恒: 
   我们最近跟林磐耸先生合作,他做一系列台湾图腾,目前已有4、5个样品,预计全系列有6种。我们会在台湾及大陆市场推动这项产品。像吴冠中先生的作品,乌鸦跟鹦鹉都是从他的平面作品发展而来。我们也跟Lanvin、Royal salute、Disney、台湾烟酒、北京故宫及台湾故宫合作过。合作只是行销过程,取得新闻性并制造一些话题后,还是要看产品卖得好不好,以产业获利、大量制造并行销为衡量原则。跟Lanvin合作,就是因为他具时尚形象。 

   运用太多设计师作品对法蓝瓷不见得有好处,因为我们提倡使用本土设计师的原创产品销往世界,目前产品七至八成业绩还是我们自己in house设计师作品,因为他们对公司、工厂及价值链最明白,所提出的设计最适合,也最愿意压低身段。很多设计师认为自己是艺术家,没搞懂设计师跟艺术家不同。设计师应该是没立场、要放空的。艺术家则不能放空,要充分掌握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法蓝瓷的设计风格要与品牌风格相符,而非由设计师订定。未来还会与本土设计师继续合作,但要看他的创意跟我们的风格是否符合,两相结合是否能互惠。 

林同利: 
   台湾年轻人目前学创意及设计的人很多,您给他们的期许会是什么? 

陈立恒: 
   年轻族群不要急着创业跟创品牌,要先了解自己最要紧。太多人都是偶像崇拜,而忘了自己是谁,没有衡量自己是否具被我之前说的四项重点,人脉、钱脉、创意脉,价值链的掌控。 

林同利: 
   如果要来法蓝瓷工作,需要准备什么? 

陈立恒: 
   要有童稚之心,不能过于坚持,他要很懂得在创作中述说故事。很多人的创作只是模仿,而不是自己的体悟。像我哥哥小时候上学常常迟到,他美术系毕业,自称艺术家。我家到学校只要5分钟,但他在路边观察各种事物,不知不觉就忘了上学的时间。这就是这种人的特色,不是很会读书,但是很会观察事物。就像Georgia O′Keeffe说的「你拿起一朵花仔细端倪,就能看见全世界。」,我要让大家看到全世界,艺术要架构在人类共同美感上,没有共同基础就无法产生共鸣。 

   这个世代很难产生一个这样的艺术家,就像法蓝瓷10年了,有后起之秀追上吗?台湾是个创意之岛,但少了整合者的出现。 85度C、 老董牛肉面都是整合家,台湾有很多这样小小的整合家,实力都在民间,但台湾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有创业精神但都是一盘散沙,没有政府大力整合就少了综合效果,如新加坡、北欧、大陆都是企业型政府。 

   “年轻人要有隐忍的力量”,要多吸收经验,不要一下子就想创业、创品牌,因为条件不足需要磨练。先要有耐心为人所用,你有办法为别人创造价值,知名度自然提升,积累久了就有机会。我们代工领悟到的是:台湾是个创意岛,大家都想把创意变成商品。台湾人才很多,但大家都说缺钱,我认为缺的是整合的力量。因为钱会向可行的生意计划前进,问题是你的生意计画是否可行?所以欠缺的是更好的计画跟执行的可能性。若你的计画连创投都不愿意投,找政府,政府也只是同情你,给你微薄资金。 

   “要有更大的格局、整合的眼光跟诠释能力”,让计画能说服别人,不要太自大,也不要丧失自信,循序渐进。要有耐心结识人脉,也要有耐心看产品是否成熟,设计后继有力的产品,而非昙花一现。让人信服你有能耐,你就有可能创业。最重要的一句话: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产品就是你的代表。 

(更多精彩报导,请见DESIGN设计双月刊2010年12月号)

语录43·匠人

craftsman1_meitu_1.jpg

转载自老格的博客

三十岁的时候我佩服天才,四十岁的时候忌惮大师,如今,只向匠人脱帽致敬。

                                                                                                               ——作家韩东

 

好酷的水墨视频- 世界水日水墨画环保宣传片

视频来源:不工堂youku  | 比起那个什么CCTV扭曲的水墨宣传片,这个才叫创意的水墨。

Top ���